粵青少曲藝粵語決賽澳生獲獎
【本報記者佛山十三日電】第十九屆廣東省青少年曲藝“明日之星”選拔賽粵語曲種專場決賽,十一月八日在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富教小學舉辦。澳門兩名青少年選手贏得大賽二等獎。
廣東省青少年曲藝“明日之星”選拔賽粵語曲種專場賽事創辦至今,已走過十九個年頭,累計吸引超過六千名粵語曲藝新苗參賽,成功挖掘及培養二百多名“明日之星”。多位獲獎者在後續的全國性賽事屢獲殊榮,已成南粵曲藝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為嶺南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活力。
近四百四青少參加
今屆選拔賽自七月啟動以來,吸引廣東及港澳地區推薦報送節目二百一十四個,合共四百三十九名青少年曲藝表演者報名。經過層層選拔,優選出卅個節目進入粵語曲種專場決賽,包括廿六個表演類節目(卅名選手)和四個節目類作品。
是次特邀業界知名專家組成評委團,從表演技巧、作品立意、藝術感染力等多維度打分,確保評選專業性與權威性。決賽競爭激烈,六名小選手憑亮眼表現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獲得“明日之星”稱號。來自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的梁樂軒、林子涵分別以粵曲《白龍關》和《洛水恨》,榮獲二等獎。決賽節目以濃郁的粵語特色為根基,承載深厚的港澳情與家國情懷,充分展現粵語曲種在新時代的獨特魅力。小選手取材《白龍關下卷》等經典粵曲選段,盡顯深厚傳統功底;《雨打芭蕉》等廣東音樂精品,傳遞地道嶺南文化韻味。
此外,一批兼具創意與底蘊的新作品也尤為亮眼,《娃娃“嘆”早茶》創新融入廣府童謠元素;《劉胡蘭》巧妙融合嶺南韻味十足的“粵語講古”,採用“講古+粵曲+音樂”三位一體的藝術手法;《嶺南花開百千萬》敲打時代節拍,展示新時代嶺南少年賡續薪火、築夢未來的蓬勃朝氣。參賽作品題材亦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