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雙地段”建綜合旅文區



旅文區選址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兩地段的組合


澳門國博文化館示意圖


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示意圖


國際當代美術館示意圖


綜合旅遊文化區三大場館分佈圖


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意見收集至下月底


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政法領域意見交流會昨舉行

    選址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新城C區    徵集意見至下月底

    “雙地段”建綜合旅文區

    【本報消息】今屆政府提出四大工程項目之一的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選址敲定,選擇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雙地段”,建設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三大場館。政府昨起就澳門綜合旅遊文化區展示意見收集,將持續到十二月底。

    首場意見收集會昨日上午十時在中葡平台綜合體舉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行政會成員、立法會議員等政法領域人士出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引介發言。中國旅遊研究院受特區政府委托開展專項論證研究,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院長戴斌介紹方案。文化局長梁惠敏主持會議,市政署市政管委會副主席麥儉明、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公共建設局副局長馬文俊、交通事務局副局長李頴康、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數據分析所所長張楊等出席並聽取意見。

    五地段合適備選

    就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備選地段,戴斌表示,根據澳門現時具條件建設大型文化設施的土地,有五個地段基本符合文化區項目的場館建設需要,包括新城A區D11和D12地段、 氹仔前海洋世界的部分用地、原賽馬會土地、 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新城C區。

    項目建設規模需求與地段條件,項目建設可能需採用雙地段組合模式。澳門國博文化館建築面積約為八至十萬平方米,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約五點五至六點五萬平方米,國際當代美術館約三點五至四點五萬平方米。除原賽馬會用地外,新城A區、前海洋世界用地、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及新城C區均難以單獨承載三大場館。

    兩地段組合佈局

    綜合分析五個備選地段,建議選擇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兩地段組合。首先,兩地塊隔海相望,距離較近,可作為統一片區規劃佈局,同時相互位於彼此的觀景視域內,有利於形成整體景觀和文化互動。而且,兩地段周邊文旅資源富集,遊客基礎較強,新建項目可錯位補充旅遊休閒空間,契合文化協同與客流平衡原則。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交通便利,項目建設開發新的公交線路可緩解新城C區周邊交通壓力;對居民干擾較少、主客共享空間規劃成熟;兩地段構成澳門半島沿岸景觀及天際線,環境優越。

    文化館近旅遊塔

    結合三大場館的建設規模需求與功能定位,初步考慮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用於建設澳門國博文化館,可充分發揮其地標區位優勢,承接高峰客流,極大增強文化傳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該區域臨近澳門歷史城區,有助於深化文旅資源聯動,生動講述澳門豐富的歷史傳承與現代發展故事。

    新城C區建兩館

    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分別佈局於新城C區西側與東側。該點毗鄰民居與交通樞紐,有助於提升公眾參與度和可達性,助力藝術普及與文化惠民;依託新興區域發展動能,聯動周邊旅遊休閒資源,兩場館東西呼應,共同構築一條貫通東西的藝術休閒走廊;不僅服務於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更吸引全球遊客到訪,逐步形成結構完整、氛圍濃厚的文化藝術聚集區,為新城注入持續的文化活力與國際魅力。

    構孵化交流平台

    另外,C區土地面積較大(約三十一萬平方米),在佈局藝術中心與美術館的核心功能空間以外,還可酌情將產業孵化器與教育交流空間等集中佈局在該片區,構建一體化的孵化和交流平台。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