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新聞小語)重言傳身教 正家教家風

夏耘

    重言傳身教    正家教家風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國家正努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本澳各界須深思,如何能緊隨時代變化,推動家庭教育事業協同發展。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無不體現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國情懷,以及家庭所承擔功能從來不可替代。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滄海橫流,家庭教育確實面臨着諸多挑戰。尤其是科技快速發展和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家庭教育方式和內容也須要不斷適應和調整,與時並進。為聚集良好家風,形成社會良好風氣,本地婦女界昨舉辦“家風家教分享會”,邀請港澳、內地專家分享真知灼見,與會者交流心得,學習、領略箇中意義,收穫滿滿。

    俗語云:好的家庭教育,能為孩子創造健康成長環境。然而,全國婦聯報告反映,有五成家長不知如何教育子女,部分家長甚至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或雙職家庭面臨少時間教育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局不妨與教育機構合作,關注和聚焦家長需求,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網絡優勢,積極開展網絡家庭家教家風服務,為家長提供便捷性的線上教育服務。統籌相關教材和課程,大力開展家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為家庭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前年開始,內地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首次明確家庭教育責任。儘管本澳現階段未有訂立專門法規的意向,但當局表示會考慮通過“私框”、基礎教育及青年政策等方面,加強教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美德。近來有面向家庭教育團體成立,能提供專業指導,教育部門可加強溝通合作,共同研究,部署制訂未來工作計劃,進一步讓居民從小培養愛家和愛國意識。

    每個家庭成員都負有傳承的責任和使命,父母既要重視言傳,更要重視身教,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只有家庭與政府、學校,以至民間組織,各司其職,才能有效推動形成新時代家庭文明新風尚。

    夏耘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消費獎賞完 居民冀加碼
商戶:消費獎賞促周末生意
團體倡延優惠鼓勵留澳消費
交諮委:增接駁巴士連澳氹口岸
諶貽琴:唱響融合發展巾幗之歌
岑浩輝:激發婦女發展潛力
澳婦女界分享家風家教建設
賀定一:獻力巾幗智慧與力量
諶貽琴晤岑浩輝談澳婦女事務
遊澳大軍
調查:三成八人願意生育
澳門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
城市論壇探社團獨特作用
發一崇德匯演弘中華文化
基層公職協重啓青年部
澳團體參台法會祈和平
僑界了解瓊華僑農場發展史
湛江僑聯訪澳鄉親交流
“離線權”助減隱形工時
建造商會足球賽慶回歸
福婦總訪柬福建總商會
古琴文協雅集慶回歸
公務員義工關懷院舍長者
工程師學會出席粵同業會議
領航員活動培訓百青年
灣區作家穗研討文學發展
粵檔案館新著呈粵澳經貿發展
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滬舉行
珠人大常委張強被查
專家南沙獻策灣區規則銜接
大廈燒電箱七人不適送院
街總籲舊廈電箱裝警報器
下環大廈外牆跌石屎無傷
一食店疑電線短路起火無傷
內地女輸清“配碼”警拘一貴利
衛局籲注意衛生防偏肺病毒
私家車關閘廣場逆駛遭檢控
每年一月須召集“小業主大會”會議
旅遊巴行駛冒煙無傷
一托所五幼童集體胃腸炎
藥監局兩技術指示三月底生效
文遺研協倡訂城市設計法規
(新聞小語)重言傳身教 正家教家風
今晴乾燥
交局:視需求優化21A 26巴士線
養老新政
鏡海長虹
協和開業
聯通琴澳
文化之都
都更先導
健康藍圖
澳大琴校
甩皮街牌
為善同行
FR澳首戰
街市復業
健兒訪澳
的士加價
情繫琴澳
幻彩巡遊
氹行人區
嚴打換錢黨
搗外圍波
詐騙賭場
增幅驚人
假文憑案
車撞人慘劇
打擊盜刷卡
跨國營救
新型毒品
換錢致命
監獄搬遷
聯手破案
派牌出千
知法犯法
偵破偷渡
再現冰雹
飛機爆胎
嚴重車禍
逃避追捕
聯合反恐
漁船撞橋
漫步澳門街巡展逾53萬人觀賞
新聞特搜
魚行醉龍節學生繪畫賽頒奬
路環發電廠大型壁畫除夕亮相
騰訊上線回歸廿五周年音樂集
灣區戲劇文化節三月開鑼
兩團體音樂快閃傳正能量
灣區天文攝賽百二作品獲獎
 
 
 ENet Macau Limited | 版權所有 E-mail: cs@happymacau.com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age is designed to be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above and Mozilla Firefox 2.0 or above with Flash Player 8.0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