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場館 獨特定位 功能互補
【本報消息】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院長戴斌介紹,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將重點規劃建設三大場館,分別暫名為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
國博文化館文明交流
澳門國博文化館,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八至十萬平方米。涵蓋文物倉儲、文物修復與研究、柔性展陳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配套、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預留未來發展空間。同時聚焦“文化交流”主題,計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與內地及國際頂尖文博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同時聯動澳門現有歷史類和行業類博物館資源,集中展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展品、澳門特色文化文物,以及中華文化的珍貴歷史文物,搭建全球多元文明交流的橋樑,講述中西文化交流故事,以及文化互動中的澳門故事與中國故事。
演藝中心促創作育才
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將以承載多元表演藝術為核心功能,同時集成演藝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教育普及,以及公共休閒、旅遊和商業等配套功能。定位為國際性綜合公共演藝平台,致力於為澳門居民與海內外遊客提供豐富多樣的演藝節目與體驗;並為演藝機構、藝術家提供創作、合作與培養平台。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五點五至六點五萬平方米。空間佈局將涵蓋多種規模和類型的表演、排練、創作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服務、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適當預留未來發展空間。
中心的整體佈局強調靈活性與多樣化,以滿足不同規模、不同風格演藝活動的需求,為澳門公共演藝服務和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此外,計劃與內地及國際頂尖藝術院團建立合作,引進高水平劇目和原創作品,同時扶持本地演藝團隊與青年藝術家,致力於打造涵蓋多種演藝層次、類別與風格的國際性舞台,以及連接與世界演藝文化的重要樞紐。
美術館推動藝術發展
國際當代美術館,將以藝術收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為核心功能,同時注重藝術人才培養、國際藝術交流合作及藝術商業、公共休閒等配套功能。既為居民及內地及國際遊客提供高品質的現當代藝術展覽、體驗和商業服務,也為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學者與教育者提供創作、研究與對話平台。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為三點五至四點五萬平方米。包括常設藝術展覽、收藏、研究與創作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服務、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適當預留未來發展空間。整體設計強調空間的多樣性與開放性,既適合國際大展,也能為青年藝術家和實驗藝術項目提供靈活展示舞台,促進澳門更好地融入全球當代藝術網絡。計劃與內地及國際美術館、藝術家團隊合作,展示現當代藝術作品,推動中國與西方現當代藝術交流互鑒,同時關注本土當代藝術創作,打造具有跨文化視野的現當代藝術敘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