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居民就業是民生之本
改善居民就業一直是澳門社會關注焦點,也是民生之本,關乎廣大居民福祉與社會穩定。行政長官岑浩輝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針對就業政策與勞動權益保障作出更具針對性、更有力度的部署,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對居民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亦展現其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堅定決心。
“本地人優先就業”長期以來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議題。在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只要本地居民能夠做、願意做,就優先聘用本地居民”的政策導向,突顯政府對本地居民就業權利的重視。同時,報告提出將全面檢討並完善外僱審批制度,透過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有助在保障本地就業與維持經濟運作之間取得更好平衡,促進社會整體穩定與包容性發展。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政府推動公共部門在工程及服務判給中優先聘用本地僱員,以實際行動發揮示範作用。
政府進一步推動在重點行業與機構落實針對性的本地就業支持措施,要求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等釋放更多本地崗位,在深化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原則的同時,更為本地人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金融業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支柱,人力需求大、崗位資源豐富,且具備培養本地人才的條件,其所提供的職位普遍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強,若能提升本地人佔比,將有助青年建立清晰、可持續的職涯路徑。同樣地,高等院校若能在教學、研究及行政崗位上優先聘用本地年輕人,更易實現“人崗相適”,降低磨合成本,增強青年就業的穩定性與職業滿足感。同時,建議政府需要更多的措施及手段去督促企業和高校,讓上述政策能真正落實及執行。
施政報告強化職業培訓措施,積極應對就業結構失衡問題。報告明確將“就業+培訓”專項計劃擴展至金融、建築及公共事業等重點領域,並規劃於二○二六年透過綜合職業培訓平台推出五百項課程。此舉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緊密銜接培訓與就業,有助於居民積累實務經驗、提升專業技能,為就業人群提供更好的發展和向上流動機會。
隨着澳門經濟多元步伐加快,就業市場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不容忽視。為此,建議建立常態化的就業政策檢討機制,定期評估政策成效,確保措施落到實處,切實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權益與長遠發展空間。在外僱政策方面,應建立更科學、靈活的調控機制,根據經濟階段與產業升級需求,動態調整外僱規模,在保障本地就業與支持產業發展之間取得合理平衡。同時,政府宜深入分析各產業的人力需求、職種分佈與技能要求,前瞻性預判趨勢,並透過公開透明的人力資源數據平台定期發佈資訊,既便於社會監督政策執行,也有助居民掌握就業市場動態,理性規劃職涯。
另一方面,建議持續優化職業培訓體系,深化與社團及企業(行業)的合作,整合資源,精準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專項技能培訓;並緊密對接市場實際需求,確保培訓內容與產業發展趨勢有效銜接,促進“人崗匹配”。同時,應將職涯規劃與職業素養納入培訓核心,協助居民明晰個人發展路徑,提升軟硬實力,增強職場競爭力與適應力。
相信只要政府與社會各界攜手努力,必能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就業環境,讓澳門居民真正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工聯總會權益委員會主任 蔡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