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神二十飛船推遲返地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神舟二十號乘組航天員陳冬在艙外工作的畫面(新華社)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在進行飛船程式訓練 (新華社)

    疑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

    神二十飛船推遲返地

    【本報綜合報道】據香港中通社、央視五日電:中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似遭到空間微小碎片撞擊,返回地球任務將會推遲進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五日消息,目前,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正在分析影響和風險評估。為確保航天員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務圓滿成功,經研究決定,原計劃十一月五日實施的神舟二十號返回任務將推遲。

    十一月四日,神舟二十號和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陳冬、陳中瑞、王傑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

    採取行動預防碎片

    事實上,我國航天部門很早就認識到太空碎片對載人航天的現實威脅,並早已付諸實際行動預防。

    去年十月廿九日,神十九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透露,於二○二四年十月三十日發射的神十九載人飛船有個重要使命,就是要為中國空間站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

    “針對空間碎片撞擊空間站可能造成洩露等威脅,不斷優化應急處置方案,與空間站運行初期相比,航天員可用於應急處置的時間提高了五倍,空間站與航天員的安全性大幅提升。”林西強還表示,在極端情況下,航天員可搭乘在軌飛船提前返回,或發射待命的應急飛船救援。

    按林西強所介紹的情況,在神二十一執行在軌飛行任務期間,神舟二十二號載人飛船作為應急飛船在地面處於待命狀態。萬一神二十一無法執行返回任務,神二十二可隨時發射升空,前往中國空間站救援。

    空間碎片從哪來?

    據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空間碎片由人類航天活動直接產生或間接衍生。廢棄航天器及相關部件是空間碎片最主要、最直接的來源,佔比超過百分之四十,包括退役衛星、火箭殘骸、航天器解體殘骸等。

    其次是航天活動中的操作廢棄物。這類碎片多為航天任務執行過程中有意或無意丟棄的物品,尺寸雖小但數量龐大。包括:功能性拋棄物,如衛星分離時的固定螺栓、火箭的保護罩、宇航員出艙活動時遺落的工具等;微小脫落物,如航天器表面老化脫落的塗層碎片、太陽能電池板的微小碎片、發動機燃燒產生的殘渣等。

    毫厘碎片破壞巨大

    別小看空間碎片的威力。龐之浩說,即使是直徑小於一厘米的空間微小碎片,憑藉極高速度帶來的巨大動能,也能對航天器造成致命損傷。

    據他介紹,空間碎片的運動速度普遍為每秒七至十公里,這種高速撞擊會產生極端破壞效果。毫米級碎片會劃傷航天器舷窗、太陽翼,導致透光率下降或供電效率受損;厘米級碎片可直接穿透航天器外殼,擊穿燃料箱、管線等關鍵部件,引發洩漏或爆炸。即使未完全穿透,撞擊產生的衝擊波也可能震壞內部精密儀器,導致導航、通信等系統失靈。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空間碎片的應對辦法。龐之浩說,目前預報空間碎片撞擊風險主要依靠監測技術和數據分析模型,處理風險則通過主動規避、被動防護以及碎片清除等多種手段相結合。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