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旅客亂過馬路險象環生
委員:違規黑點設警示標語
近年澳門旅遊業復甦,新馬路、南灣大馬路及殷皇子大馬路等熱門景點人流密集,常見旅客違規橫過馬路,加上道路設計限制,導致“人車爭路” 情況頻生,危及行人及駕駛者安全。有社諮委建議在違規黑點以及各巴士站落客區設置多語言警示標語及罰款指示牌,同時建議警方加強流動攝錄執法,檢控屢勸不改者,並透過旅遊平台向旅客宣導澳門交通守則。
委員陳銘祺提出新馬路行人過路指示牌優化建議,可參考東望洋街經驗,在金碧巴士站違規黑點以及各巴士站落客區設置多語言警示標語及罰款指示牌,以鮮明設計提醒旅客“違例過馬路可被罰款”,並標示附近的合法過路設施方向。相關部門可與商戶合作,在店舖外牆或櫥窗張貼具當區特色警示標語。
加強流動攝錄執法
副召集人曾家樺說,南灣大馬路十字路口、約翰四世大馬路與殷皇子大馬路交界,每逢節假日因安全島空間不足,行人被迫站出馬路,險象環生。建議於南灣大馬路十字路口節假日期間試行對角線式過路設計,減少停留時間及安全島擠迫問題。同時重新評估交通燈配時,並增設“倒數計時器”,讓行人清晰掌握剩餘過路時間。於上述路口安裝人流感應裝置,配合動態交通燈控制系統。在熱點路口增設多語言警示牌及廣播提示,提醒旅客遵守交通規則。警方可加強流動攝錄執法,對屢勸不改者作出檢控,並透過旅遊平台向旅客宣導澳門交通守則。
繁忙路增斜行設施
全澳現有十個交通燈交界路口設有斜行式或全向行人過路設施,委員潘兆楠建議加快檢視可設置路段,在中區居民及旅客流量較大路口設斜行式或全向行人過路設施。同時分析考慮可否以時段性設置,於繁忙時間開放使用,也可減低對車流影響。
委員談雅莉說,巴士是綠色出行和遊客的首選交通工具,但新型的智慧巴士站因有電子屏發熱,站內環境更為悶熱。為響應國家和本澳的“雙碳”目標,建議將巴士站頂部物料置換為光伏(太陽能)板,構建更智慧及舒適的候車環境,持續提高乘客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