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蒙古沙鴴

悠然自得


    蒙古沙鴴

    說起蒙古,必然會想起其威名遠播、驍勇善戰的開國首領成吉思汗,當然還有在草原上一座座迷人的蒙古包及令人垂涎欲滴的烤肉。同樣在澳門也有一種以“蒙古”開頭命名的鴴鳥,但牠不似其“大汗”那麼高大威猛,反而以嬌小玲瓏著稱,牠就是今期的主角“蒙古沙鴴”。

    蒙古沙鴴(Siberian Sand Plover)是鴴形目中鴴科的鳥類,體長約十八至二十厘米,屬小型鴴科鳥類。其雌雄體色相似,但繁殖羽時就有區別。雄鳥繁殖羽時頭頂至後頸呈棕褐色,額頭白色,額上部呈淡紅褐色,有明顯的黑色過眼線,並延伸至耳羽。最明顯特徵是胸部有一條寬闊的栗紅色横斑,上緣鑲有黑色線分隔,與白色喉部形成強烈對比,此橫斑一直延伸至後頸,整個頭頸除額臉外,就像罩着一個栗紅色的金鐘罩般。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其上背部整體呈灰褐色,羽緣略帶淡色,飛行時可見白色翼帶。嘴短呈黑色,腳暗灰綠色。雌鳥似雄鳥,但栗紅色胸帶較窄且顏色較淡,整體不如雄鳥般鮮明。非繁殖羽時栗紅色胸帶消失,過眼線變淡,整體呈灰褐色,頭頂和背部顏色較均勻。

    蒙古沙鴴在蒙古有繁殖記錄,但只是其中一個繁殖地,牠更多是分佈在西伯利亞東部內陸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一帶,並非蒙古獨有,冬季則南遷至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喜棲息於海邊沙灘、河口、水田、鹽田;繁殖季即見於內陸高原的河流、沼澤、湖泊、沙灘、戈壁和草原等。主要以昆蟲(甲蟲、螞蟻)、軟體動物、小型蝦蟹及沙蠶為食。也是以典型的鴴科跑停式覓食,快速奔跑數步後突然停下啄食,也會用腳輕踏地面驚擾獵物。

    蒙古沙鴴在本澳主要以春秋兩季的過境遷徒鳥為主,以春季過境為多。多出現在路環西堤生態保護二區(下圖正是攝於此)、九澳三聖灘及氹仔北安堆填區灘塗。喜與上次提及的主角鐵嘴沙鴴混群覓食,由於此兩種鴴外貌非常近似,只能以嘴及體型的大小作分辨,拍攝時不要細分,回來後再用電腦放大辨識,稍細的就是蒙古沙鴴。

    悠然自得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新季供地可建近五千單位
港府:卑劣圖謀不會得逞
同性伴侶登記草案周三首讀
長者醫券助跨境養老
港鐵“感謝日”明半價乘車
海關機場檢二百三萬元冰毒
廿一科目增國安課程框架
澳門國際攝影展覽下周揭幕
仙女座大星系M31
蒙古沙鴴
澳門數碼攝影展覽開幕
“心臟的癌症”藥物治療新希望
洞察癌症的蛛絲馬跡(一)
母乳餵哺健康締造
做好體重管理   降低慢病風險
(遊 蹤)波斯灣和事老
(櫻花樹下)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物物記)百變的墊
(隨筆)詩人節
(橘園種玉)世間種種皆為虛幻
(賭城內外)消費習慣改變
(板樟堂忘情書)在澳日辦筆會活動的特別意義
(筆雯集)比翼鳥連理枝
(此情可待)想不到
柔和色彩藝術
Reese Cooper 2026春夏全接觸
Fendi羅馬自在夏天
Lush三十周年 讓美麗回歸自然
暑假怎過
好戲連場
 
 
 ENet Macau Limited | 版權所有 E-mail: cs@happymacau.com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age is designed to be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above and Mozilla Firefox 2.0 or above with Flash Player 8.0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