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世相雜議)績 點

婁勝華

    績    點

    對於高校生來說,幾乎沒有不知道績點的。所謂績點(GPA),是用來衡量高校學生學業表現的指標。其計算方法通常採用加權平均法,即先將單科成績轉化為績點,再乘以對應學分,加總後,除以課程總學分。一般認為,GPA數值越高代表學生學業水平越好。據說,美國高校是GPA的最早推廣者,此後,經歷了長期發展演變,至今已被廣泛運用於各國高校管理,除了成為獎優推免依據外,也是絕大多數高校接受學生申請入學的關鍵指標,甚至是用人單位招錄畢業生的重要依據。

    近日,北京大學宣佈自二○二五級學生起全面取消績點制度,改用百分制或等級制。消息傳出後,贏得一片叫好,一些大學生甚至認為,告別績點,就是告別學業內捲。

    實際上,只要存在學業考核,就存在內捲,況且北大只是將績點制改成百分制或等級制,即使不設優秀率,同樣存在優劣比較。縱然學業評價指標從單一績點制轉成多元評價制,仍然難免內捲。實行多元評價制後,可能學生在科目學習上的內捲程度有所降低,而在其他評價對象,諸如科研、實踐參與等方面,則會捲起來。也就是說,過往是單一的捲,現在是多元的捲。

    正如曾經在素質教育導向下某地試行中考招生辦法改革,由過往單一的看中考成績改為衡量綜合素質,即在學業成績之外再加上體藝以及社會實踐等成績。結果,學生除了應付校內文化課外,又不得不在課外加修體育、藝術以及志願服務等項目,學生負擔不是減輕了,反而更加沉重了,就連家長也苦不堪言,最終,教育當局不得不放棄。

    可見,考核就是指揮棒,考核什麼,就捲什麼。放棄考核則無從衡量學生學業,也不符合教育選拔制的要求。因此,所謂放棄績點制,就能換來不內捲,可能僅是幻想而已。

    婁勝華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ENet Macau Limited | 版權所有 E-mail: cs@happymacau.com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age is designed to be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above and Mozilla Firefox 2.0 or above with Flash Player 8.0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