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西窗小語)伊朗軟肋:產油量大煉油能力低

沈 實

    伊朗軟肋:產油量大煉油能力低

    許多人之所以投內賈德的票,就因為伊朗終於有機會有個不是毛拉(職業教士)的人,讓他們可以投票了。由於候選人眾多,伊朗總統選舉第一回合通常不會有結果,必須進行前兩位得票最多者進入第二輪選舉。結果內賈德在第二輪投票得到六成票,而那輪的投票率是六成選民參與,即他得到低於總選民四成的票當選。

    這選舉結果,讓絕大多數外國觀察家非常震驚,他們受繁華並有改革傾向的德黑蘭北部地區民情誤導,錯判了全國形勢。英國著名歷史學者尼爾 · 費格森在選後警告:艾哈邁迪 · 內賈德將成為伊朗革命的斯大林。內賈德雖擁有成為斯大林的本事和抱負,但伊朗的政治形勢不足以容納他的野心,最終他任命了自己的親信及迎合者入閣,向窮人作的競選承諾,事後根本無法兌現。在脫貧政績不佳之餘,其政府又幹了件政治正確但不受所有人歡迎的事:引入汽油配給政策。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第二大產油國,但其煉油能力很低,四成汽油需求依賴進口。伊朗政府向來對國內用的進口和本國提煉的汽油都實行高額補貼,使汽油價格非常便宜。

    內賈德政府實行汽油配給計劃,是為了減少汽油進口和政府補貼開支,因當時國內汽油消耗量實在過高,而國內油價遠低於國際市場價,導致大量浪費和走私行為。政府透過配給制來控制消費、減少補貼負擔並打擊走私,穩定經濟。

    宣佈當天,憤怒的伊朗人攻擊了德黑蘭一些加油站,有汽車和加油站被放火焚燒。另一些加油站則大排長龍,試圖趕在計劃生效前加滿油。人們憤怒呼喊譴責總統內賈德的口號,防暴警察把人群驅散。

    (世上最複雜的國家伊朗 · 六十九)

    沈    實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