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的重要
曾經有某位編劇跟我說,她和某某拍拖,是為了體驗戀愛的滋味,說到底,都是為了寫作。結果這段戀情很快就結束了。至於它如何影響她的創作,我還沒有機會跟她討論。
很多人說人生經歷,對一位作家而言,非常重要。對類型文學來說,未必如此,倪匡不必經歷過種種奇詭事件才能寫出衛斯理的故事;金庸也不必過着武俠生活,懷着一身武功在江湖上走南闖北,才能寫下一個個武俠傳奇。相比起以身犯險,體會小說中可能出現的情節,想像力才是他們藉以突圍的武器。
然而,嚴肅文學卻是另一回事,豐富的經歷與感悟能力,總能催生出優秀的作品。黃金時代的俄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氣質,是獨一無二的。俄國文學巨匠杜斯妥也夫斯基,就是在磨難中煉成的偉大作家。因參與政治運動被處以死刑,卻在舉槍行刑前的一刻獲得赦免,改為流放西伯利亞,與死亡擦身而過。金錢方面,杜氏一生債務纏身,為了償還哥哥留給他的債務,他選擇了賭博,希望能一夜翻身,還清債務。可是,雖然身為大作家,賭博的下場和大多一般賭徒無異,都是一輸再輸,最後輸光家產。每當他把錢輸光,就會求他太太安娜借錢給他,再輸光就回到床前,乞求安娜的原諒。幸運的是,杜氏的寫作才華給了他賺錢能力,他將強烈的危機感與內疚感化為寫作動力,從而賺取稿費,支撐他繼續賭博。多年來,他一直深陷於這惡性循環,無法抽離。
後來,在安娜的回憶中,丈夫終其一生沒寫出一部自己滿意的小說,原因是“我們欠債”,他寫作,總是為了還債。但反過來想,如果沒有推動他寫作的債務和內疚感,他真的就能寫出更好的作品嗎?難道他筆下那些窮人、賭徒、罪犯們,不正是在他一生經受的苦難中成形成長的嗎?沒有他對底層生活的深刻體會,這些人物,恐怕也難以寫得如此真實而動人。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