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衆藝館)疫情與劇情

踱 迢

疫情與劇情

    今年澳門藝術節,土生土語話劇《同船一心》與石頭公社《消失的身影》都不同程度地提及疫情對澳門人(包括外地勞工)生活的影響,可見從二○二○年初在澳爆發的新冠疫情,已漸漸融入澳門的劇場創作中。

    鄒景峰《極樂》雖未公演,但從“劇本最後結束在疫情來襲”的評語看來,這個劇作也投入了劇作者對因疫情而來的“新常態”下,人們對未來不可知的開放想像。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寫作,在新冠疫情反覆不斷的情況下,澳門劇場發展因場地封閉、群聚不得而陷於困境,演出多番延期、取消,原本就是收入不穩定的劇場工作,現在變得更不穩定。然而在這種多難的境況下,似乎又是舉目皆為劇場創作素材的日子。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戲劇,劇場史學家J · 利茲 · 巴羅三世指出莎士比亞一生都活在瘟疫中,甚至他的兒子也因染疫而死。這位劇作家、演員、劇院老闆,若非有貴族的資助,生活也應成為問題。據戲劇史學者考證,十七世紀初倫敦多次爆發疫情,在未發現是鼠疫前,政府先殘殺大量貓狗,又推行社交距離政策,公共劇院被勒令關閉,最慘烈的情況是一六○六年至一六一○年,這四年間倫敦劇院總共只開門九個月。莎士比亞在此時幸得貴族資助埋首創作,寫下《李爾王》、《馬克白》等著名劇作,有趣的是即使他一直在瘟疫下創作,卻沒有劇作直接描寫瘟疫,也沒有人物因瘟疫而死,但細心回想他很多劇作中的時代背景,一旦提到亂世,大概也可以想像成瘟疫反覆下,一些底層人物所受的壓制與苦難,昏庸無能的皇帝,以及因隔離政策間接釀成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殉情結局。

    疫情沒有成為劇情,卻滲進故事的細節、人物台詞中對他人的詛咒,瘟疫彷彿就是劇中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說自明。

    (為時代寫作 · 三)

    踱    迢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首支的士車隊投入服務
商品開售
最貴城市港退居第三
粵車南下啟融合新篇
夫婦攜“50億”銀行開戶被捕
首五月涉內地生電騙跌五成
新型“活體建築材料”面世
啤酒酵母改造成“藥物工廠”
太陽南極高清圖曝光
新型激光器助推醫學成像技術
象外 · 無垠
李眉生鴻裔
旅遊城市的變奏曲
讚澳門新地誌畫《愛的共融》
GIORDANO攜手史諾比 喚童年回憶
Leica特别版 致敬I型機面世百年
UX3000 SV價廉質優
Messi 與 adidas再次齊寵粉
AI玩具令兒童放下平板
麥芒40雙向衛星通話
消費降級還是直白消費?
Hot Wheels重現《大白鯊》場景
(隨筆)幸福感
七七重溫《大刀進行曲》詠懷
(西窗小語)列強殖民伊朗 沙俄最狠
(雕刻時光)壺外乾坤
(娛情未了)成也鯊 · 敗也鯊
(燕堂夜話)增城荔枝
(廣東歌做止痛藥)翻天覆地
(克萊因瓶)防曬大作戰
(信步由之)不要太傷心
(筆雯集)老吾老以及其他老
 
 
 ENet Macau Limited | 版權所有 E-mail: cs@happymacau.com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age is designed to be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above and Mozilla Firefox 2.0 or above with Flash Player 8.0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