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鋼琴家論蕭邦賽發人深省
有人說,二○二五蕭邦鋼琴大賽結果顯示“回歸傳統”,主要是指評委們摒棄搖頭晃腦而沒有深度的“表演”,把手中的票投給了能夠觸動人心的音樂表現。這個現象恰恰給予當今不少動作誇張的舞台音樂演奏家當頭一棒,尤其是從事音樂教育、樂器教學的老師們一個需要反省的時間。
在一九七○年蕭邦比賽冠軍、美國鋼琴家加里克·奧爾森(Garrick Ohlsson)為主席的評審團為本屆比賽定下的結果,可以說是給許多音樂教育者淋了一瓣冷水,君不見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見到有好幾個其實彈得不錯的選手,總是太誇張的舉手投足給予人一種音樂以外的感覺,與其說是像極了指定動作,不如說是畫蛇添足。“回歸傳統”即是用演奏技巧來表現音樂,而非用誇張的形體動作,只要演奏者能投入在音樂裡,表現出來的肢體動作不應該是太誇張的。對於大多數音樂教育者來說,能夠灌輸腳踏實地的技巧,讓學生用實實在在的不同力度、方式的觸鍵展示不同的音色、樂句,才是實在的教學。
本屆評委之一、波蘭鋼琴家雅布隆斯基是著名的藝術家和教育家,他在比賽期間接受波蘭廣播二台記者的採訪,毫不客氣地指出“年輕鋼琴家對蕭邦音樂缺乏謙遜的態度。”在一個如此的大賽,選手們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登上這個正賽舞台,他對參賽者的水平做出這樣的評價,令人驚訝。他表示,選手們往往將自己的詮釋離開了作曲家的本意。比如,在第二輪的蕭邦的《前奏曲》,很顯然這並非“獨立的作品”,但可惜不少人將之“
當作獨立的作品”演繹;他甚至說,“我還沒有聽到一首真正地道的《波蘭舞曲》。”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