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瀾
生死有命,年紀大了,距離終點自然較近,百年歸老,屬意料中事。一般人走了,獲悉的人多限於親朋,名人走了,隨時令世界傷感。
上月,先後有兩位名人離世,特別觸動我心。生於捷克的著名奧地利鋼琴家Alfred Brendel以九十四歲高齡與世長辭,留下不少精彩演奏錄音;生於新加坡的香港作家蔡瀾病逝,終年八十三歲,留下不少作品。
Brendel的死訊當然觸動音樂圈及樂迷,蔡瀾病逝則不但是文壇及讀者間的大新聞,還可說是整個華人社會一起惋惜的事。原因在於他的事業不限於文字,他也是一位著名電影製片及監製、電視節目主持及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的美食家,人稱“香江四大才子”之一。
蔡瀾的死訊公佈後,一連幾天網上及報章都出現不少悼念圖文。寫悼念文的人,很多都跟蔡瀾互相認識,而我,只是跟他有一面之緣的小讀者。那年我十七歲,很喜歡蔡瀾的文章及他主持的電視節目,他簡直就是我的偶像,那個年代,盛行逛書展,知道他會在香港一個書展為讀者簽名後,在家中書架抽出一本書到他的“檔口”排隊。能跟偶像見面,心情特別緊張,加上那本書叫《覺後禪》,其實就是電影《肉蒲團》的原著小說,蔡瀾溫文地問我名字,我害羞地告訴他,他就在書名頁上用毛筆寫上“子健兄”等等。這本書多年來經歷多次搬家,還珍惜保留至今,知道他走了後,再找出來翻開那一頁,感覺像是昨天。
相信蔡瀾的人生觀、處世智慧及個人品味學養影響了不少人,我也不例外。雖然印象中他鮮談音樂,但他談電影,的確啟發及引導我越來越喜歡電影,繼而在大學選修這門藝術。
蔡瀾先生,多謝你!
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