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百年建築傳播文化
葉浩榮搭灣區影視文創橋樑
由澳門演員開始入行,葉浩榮的演藝之路從未局限於鏡頭前的表演。他深知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集體智慧和資源整合,於是在中山建立一個聯絡點——樁角巷文創餐廳,他說:“這裡不僅是建築遺產,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澳門與大灣區的文化橋樑。”
那裡曾經是央視劇集《小鎮大法官》取景地,如今在葉浩榮的心中已繪就了一幅聯結澳門與大灣區文化的藍圖。過去,葉浩榮在澳門進修時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澳門藝術工作者,並共同創立了“澳門影視文創藝術協會”。葉浩榮表示,協會旨在促進澳門與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平台匯聚了各類專業人才,從影視製作到文創設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葉浩榮回憶道:“初訪樁角巷的那一刻,我便深深着迷於這裡獨特的建築韻味與沉澱的歷史質感。這些承載着百年時光印記的空間,將昔日的紅毛泥屋蛻變為現代餐廳,在新舊交融中創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他深信,這樣兼具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場域,不僅能為影視創作提供多元的場景選擇,更將成為聯結澳門與大灣區文化交流的重要據點,讓文化在傳承中綻放新的生命力。
目前,葉浩榮已將樁角巷打造成一個多元化的文化創意基地。這裡不僅可以作為短、中、長篇劇集的取景地,還能承辦各類文化活動,成為澳門與大灣區文化互動的重要節點。
對樁角巷的未來,葉浩榮有着清晰的規劃。他看準了大灣區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希望通過活化樁角巷多元綜合空間,促進澳門與大灣區城市的文化互動:“我們可以將這裡打造成為大灣區影視拍攝的標誌性場地,這樣的歷史建築能夠為影視創作提供獨特的場景選擇,同時也能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葉浩榮着眼於更長遠的影響,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澳門文化藝術工作者融入大灣區的發展浪潮:“澳門擁有獨特的文化資源和創意人才,結合大灣區的市場和資源,必將實現共贏。大灣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文化是流動的血液。通過這些歷史空間的活化,我們不僅能創作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更能讓澳門與大灣區的文化交流生根發芽。”
文:姬絲桃